演出时间:2024.9.27-2024.10.6 19:30
演出地点:中国科学技术馆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
2024年9月27日-10月6日,中国煤矿文工团与中国科学技术馆携手打造的沉浸式舞台剧《华夏之光·文明的烛火》,将在中国科技馆206新空间与观众见面。该剧以“天关客星”与“蟹状星云”的古往今来为引,通过多维度舞台设置,以具有强烈科技感的戏剧表达,讲述中国古今科学家的故事:对未知不懈地探索,点亮了文明的烛火,照亮中国科技发展的进程。该剧将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科技馆体验。
剧情梗概
★
当代视角切入,跨越古今对话,
故事在沉浸式观演中创新呈现。
★
年轻记者齐观深度参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“拉索”的建设报道,见证了“拉索”捕获来自“蟹状星云”超高能光子信号的历史性时刻。
正是这次“捕获”,触发了一场时空穿越之旅。齐观来到北宋,亲历苏颂等科学家对“天关客星”的观测与记录。面对天象异变,苏颂坚持科学精神,力排众议,为观测浩瀚宇宙,探索未知,推动“水运仪象台”的研制。
古今对望,科学家追光而遇,沐光而行。那束穿越时空的光,不仅是宇宙的星光,更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静心笃志、心无旁骛,独创独有、创新创造,探索未知,艰苦奋进的精神之光,永恒照亮人类前行之路。
供图:中国科学技术馆 作者:黄宇婕
剧目亮点
中国科学技术馆×中国煤矿文工团 首次跨界合作
科技展品与戏剧艺术 碰撞融合
一站式收获双倍精彩
舞台光影中,浸入时空对话
移步换景间,寻觅大宋风华
方寸舞台外,移步异“境” ,
沉浸式领略千年穿越故事
多点位互动
零距离入戏
多媒体融合
双时空交互
光影闪烁间,古今对望,
声光电交融寻觅“热爱”之源
在科技馆看科技感实足的戏
借一颗星跨时空科学家对话
“科”与“戏”交融,“古”与“今“同框
作为肩负示范引领全国科技馆事业发展重任的单位,中国科学技术馆博观而约取、厚积而薄发,持续推进展陈创新,提升观展体验。利用增强现实、全息投影等技术,注重展品互动性,挖掘展品的历史文化价值,进一步开展打造沉浸式空间和多感官互动戏剧体验,让科技与艺术更紧密地结合,跨界融合带领观众更好地走进宇宙空间。
近年来,中国煤矿文工团结合艺术门类多、演出形式丰富等优势,在文物、古籍、非遗活化等领域,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,进行了丰富的艺术创作实践。在呈现方面,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,结合虚拟现实、沉浸式环境交互等技术,实现文物在舞台的创新表达,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演体验。
中国科学技术馆与中国煤矿文工团强强联手:科技馆为戏剧敞开大门,戏剧将赋予展品艺术的能量,串连起宇宙的星光、古今科学家对未知的探索、时代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引领与推动。文明的烛火,穿过茫茫宇宙、浩瀚时空,映照在一方舞台上。
演职人员名单
出品单位
—演员角色表—
魏健隆 饰演 齐观
高梓峰 饰演 苏颂
卢毅 饰演 乔真
郑盛聪 饰演 郑大人/供奉官
李林 饰演 杨惟德/王沇之
毛嘉微 饰演 司天监主簿/韩公廉
苑小文 饰演 宦官/男队员
储小蕾 饰演 陈曦燃
张艺嬴 饰演 小林
李博 饰演 圣上(画外音)
—演职人员—
出品/制作单位:
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煤矿文工团
出品人:郭 哲 徐 晋
总监制:靳 东 钱 岩
总策划:廖 红
监 制:何利山 刘 亮
策 划:郝倩倩 郝姗姗
首席科学顾问:曹 臻
科学顾问:白云翔 黎 耕 李 亮
孙小淳 朱翠萍
艺术总监:靳 东
总 导 演:郝姗姗
编剧/导演:刘晓舟
编 剧:王 甦 李依璠
原创故事:郝倩倩 李 敏 耿 娴 李竞萌
作 曲:吕 亮
舞美设计:罗亚卓
灯光设计:王润杰 孟令洋
多媒体设计:陈 涵
服装设计:李予多
造型设计:刘 恋
音响设计:张海坤
平面设计:行者航也-小航
歌曲《照亮》
作 词:刘晓舟 王甦
作 曲:吕 亮
演 唱:李 博
项目统筹:李 敏 张朔齐 郭 旗
执行制作:庞景云 张昭卿
执行统筹:曹曦禾 齐莉
行政统筹:杨 艺
执行导演:宋 博 张念桐 王裕文
舞台监督:于文艳 何昱承 杨金月 冯 澜
场 记:陈依飞
舞美执行设计:杜雨凡、李丹鹤
投影系统设计:李学伟 高银棕
多媒体技术:陈 涵 唐孔禄
音响执行设计:肖海宝 石志辉
音效执行:翁荻昀
服装管理:赵 南 陈志兰
化妆执行:公茂玲 王首青 古 银
安 源 贾玉龙 代 方 王 洁
宣传统筹:张乐昊旻 孙凤羽
视频宣传统筹:江 芸 王 鹏 王天翼
美术宣传统筹:黄宇婕 王 鹏
定妆照拍摄:青 峰
宣 传 片:程 喆
演出录制:尔冬文化
宣传合作:创艺世代CAG工作室
投影技术支持:
北京安恒伟业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
布景制作单位:
北京圣浩艺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服装制作单位:
北京李子艺林服饰有限公司
鸣谢单位: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
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(LHAASO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