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内要闻
中国煤矿文工团召开《古籍里的古曲》系列音乐会专家研讨会
2022年10月20日   发布者:中国煤矿文工团

由中国煤矿文工团联合国家图书馆、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打造的《古籍里的古曲》系列音乐会,经过9月国图音乐厅、10月天桥艺术中心两轮演出后,为总结经验、听取意见,进一步打磨提高,中国煤矿文工团于10月15日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。


64018.png


文工团党委书记、《古籍里的古曲》总策划徐晋简要介绍了创作初衷和过程。该项目旨在宣传推广古籍、古曲。在专家的帮助下,主创团队充分尊重古籍记载,从50多部古籍中选取30多首古曲,进行适当编配,通过演奏、吟诵、吟唱、戏剧以及中国传统意趣审美的舞台设计等综合表现形式,演绎古籍的记载,讲述古曲的故事,追寻古人的情感,努力做到“让古籍可听,记古曲可观”,带领观众在繁复的生活中感悟古人回声,领略古人伟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。


640 (1)12.png

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古代音乐史教授、博士生导师  刘勇


《古籍里的古曲》系列音乐会体现了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,既传达了传统音乐的韵味,又不失现代气息,给观众带来审美体验,增强文化自信。曲目选择时间跨度大,忠实原曲且丰富多样,有一定的尝试和突破,可以为院校音乐史教学提供可听可看的“活”的资料。建议在曲谱和诗词的出处方面做严谨的考证,选择古曲的片段作技术处理时既要保留精华,又要兼顾完整。


640 (2)7.png

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党总支书记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  张天彤


《古籍里的古曲》系列音乐会服务于古籍宣传推广,有助于音乐史学科建设,同时又让观众接受喜欢,具备学术性、艺术性、引领性和可听性。在品牌的下一步拓展中,建议在作品的分类呈献方面进一步增强学术性;演员和演奏员要加深对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的理解,吃透气蕴和神韵;主创团队在研究如何将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审美结合起来时,进一步处理好传统与时尚、经典与代表性、文献与活化的关系。


640 (3)4.png

作曲家 沈丹


《古籍里的古曲》系列音乐会的舞美、灯光、视听呈现出古籍古曲质朴、恬静的高级感,令人印象十分深刻。希望这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音乐会,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传播。建议演奏员和演员增加与观众的互动,在展现技艺完成作品的同时,体现出古人对音乐的理解。


640 (4)4.png

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青年学者、研究生院科研教师、《中国音乐年鉴》编辑部主任  施艺


如何从古籍中选取关联古曲,再通过古曲深挖关联古籍,是《古籍里的古曲》创作的关键点也是难点。从演出效果来看,曲目的选择和编配在审美上能够与观众共情,抓住了历史和空间的维度,形成了场域的概念,内容的关联性和贴合度较强。建议在下一步项目的拓展中,深挖内涵,大胆尝试创新,提升观众沉浸式感受。


640 (5)4.png

国图创新公司总经理  张立朝


《古籍里的古曲》系列音乐会尝试用全新的方式引领读者和观众关注古籍,从另一维度了解古籍,使古籍与人们的生活发生联系,把古籍从小众推向大众。建议在《古籍里的古曲》这个品牌的平台上,加大传播力度,一方面通过各类媒体继续讲好古籍古曲的故事;另一方面提高演出场景的精致感、沉浸感和带入感。


640 (6)1.png

中国煤矿文工团艺术委员会委员、国家一级演员  郭凯敏


《古籍里的古曲》系列音乐会借用剧的模式,产生一系列效应。作为观众,在剧场整体氛围中,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的律动与自己内心的共鸣,体会到音乐中传达出的天人合一的理念,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喜悦和安静。建议强化灯光的调色作用和舞台上多媒体的内容,营造与音乐表现内容更为贴合的氛围;个别节目的表现要更加精准,根据节目内容和音乐的情绪提高感染力和冲击力。

中国煤矿文工团副团长何利山表示,主创团队将研究吸纳专家的意见,在学术性、结构、舞美、表现方式等方面精雕细刻、打磨提高,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,充分利用媒体继续讲好古籍、古曲和古人的故事,努力完成好赓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。我团创作室、舞美中心、民乐团20余名创作演职人员参加本次研讨。


640 (7)1.png


《古籍里的古曲》剧照










分享到: